《海洋深深》科普短片首映:4D深潜器视角下的海洋奇观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潜入11000米深海,这部4D电影让你亲眼看见珊瑚在死去
“看,那片珊瑚正在白化。”当观众戴上特制眼镜坐在国家自然博物馆的4D影厅里,耳边响起科学家平静的解说,眼前的珊瑚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色彩。这不是什么科幻场景,而是4D科普电影《海洋深深》带来的真实震撼。
4月22日首映当天,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的专线影院座无虚席。随着座椅微微震动,喷出的水雾沾湿脸颊,观众们跟着镜头从浅海珊瑚礁一路下潜。艺术总监胡明韵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采集海底实景数据,”连珊瑚虫触须摆动的频率都精确还原”。当一条鲸鲨从头顶游过时,后排的小朋友下意识伸手去摸,只抓到空气里飘散的水珠。
编剧郑钰的灵感来自汪品先院士的《深海浅说》。”我们想让观众变成拿着记录本的科学家。”影片里没有英雄救世的桥段,只有冷静的观察记录:成片的塑料袋挂在珊瑚枝上像诡异的装饰品,海龟被渔网缠住后挣扎的慢镜头让人屏住呼吸。水产专家张宜良博士看完后说:”那个海龟的眼神,比任何环保标语都有说服力。”
音乐人许逸乔给不同深度设计了声音密码。浅海是轻快的钢琴,到3000米以下变成低沉的管风琴,等抵达11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时,只剩下电子模拟的次声波震动。”这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声音。”许逸乔在映后谈时说,”就像深海热泉边的盲虾,亿万年来独自听着地壳开裂的轰鸣。”
最震撼的片段出现在影片后半程。当”虚拟深潜员”停在热泉喷口附近时,座椅突然倾斜,观众必须抓住扶手才能保持平衡。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特别提到这个细节:”你明明知道是特效,但身体还是会产生应激反应。这种生理记忆比说教管用多了。”
映后交流时,科普时报社长尹传红指着银幕上定格的垃圾堆画面说:”人类总在讨论登陆火星,却对自己星球的深海知之甚少。”数据显示,每年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相当于每分钟往海里倒一卡车垃圾。而这些垃圾最终会形成直径160万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垃圾带——这个面积在影片里被换算成467个足球场连续播放,观众席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现在这部25分钟的短片已经列入国家自然博物馆常设展映项目,成都、南京等地的巡演也在筹备中。总策划郑钰透露他们正在开发配套VR版本:”到时候观众能亲手触摸到白化的珊瑚,感受它从坚硬到酥脆的变化过程。”或许正如音乐人许逸乔所说,只有当人类用五感真正认知了海洋的死亡过程,才可能产生刻骨铭心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