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被毁?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翻车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最近,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电影上映了,但似乎并没有得到观众的买账。这部电影在全球上映后,口碑并不好,国内首日票房也只有百万元,远低于预期。很多人看完后都在说,这电影简直是“毁经典”和“毁童年”。
这部电影试图复刻1937年动画版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真人版在重现经典场景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降级了一样,视听语言也没能承接原作的风格。那些我们熟悉的经典歌曲和名场面,在真人版里复刻得生硬又尴尬。
说到角色,女主角瑞秋·齐格勒的选角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她的形象和我们印象中“雪白肌肤”的白雪公主不太一样。而且,真人版的白雪公主角色显得缺乏行动力,和原版中纯洁、乐观、高贵的形象相去甚远。
剧本方面,电影试图颠覆传统叙事,但改编得有点流于表面,缺乏剧情支撑。虽然电影强调“公主不靠王子”,但最后拯救白雪公主的还是男性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单薄,王后的反派塑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她与生母的互动。
迪士尼近年来的真人改编电影,比如《小美人鱼》《睡美人》,都陷入了争议。感觉迪士尼急于真人化IP,更多是出于维持产业链利润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的艺术追求。这种缺乏真诚创作的改编,消耗了观众的情怀。
经典IP的改编,需要尊重原作的精神内核。真正的改编应该是提升艺术价值,而不是与观众背道而驰。如果迪士尼不回归“讲故事”的初心,可能会失去观众的信任。
《白雪公主》的溃败,给迪士尼敲响了警钟。当创作沦为商业算计时,即使是强大的IP,也可能变成“票房毒药”。迪士尼需要重视故事内核,否则,童话王国可能会沦为“冷宫”。这部电影的失败,也许正是迪士尼需要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