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成本惊人:外媒称超3.5亿美元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迪士尼这次可真是砸了个大跟头。上周刚全球上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现在网上都快被骂成筛子了。IMDB上1.6分的评分简直吓人——要知道这个平台最低也就1分,当年那部烂出天际的《房间》都有3.6分呢。我特意去翻了几十条观众留言,有人说”看到半小时就离场了”,还有更狠的”这电影应该改名叫《毒苹果》,因为看完真的想死”。
说到烧钱,这片子绝对能进影史烧钱榜前十。《纽约时报》扒出来实际制作费飙到3.5亿美元,比最初报道的2.7亿多出整整8000万。你猜这钱都花哪儿了?光剧本就重写了三遍,光我知道的就有三个编剧先后被换掉。去年剧组在英格兰拍外景时遇上暴雨,整个布景全泡汤了,光重建就耗掉两个月。最离谱的是后期特效,听说迪士尼高层看完初剪版本当场暴怒,临时又砸钱补拍了20分钟镜头。
票房这边更惨淡。北美首周末4300万,全球加起来才8700万,连成本零头都没赚回来。要知道这片子想回本至少得卖8.7亿,参考去年《小美人鱼》2.5亿成本最后收了5.69亿才勉强保本,现在这趋势怕是连一半都够呛。我认识的两个影院经理都说,周末黄金场次上座率还不到三成,有个影院干脆把排片砍了一半。
现在迪士尼开始甩锅给女主角瑞秋·泽格勒了,内部消息说她在宣传期那些争议言论让公司很头疼。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问题根本不在演员身上。我看完全片最大的感受就是——迪士尼自己都不知道要拍什么。又想保留童话感,又要搞黑暗风,还硬塞进去七八首新歌。有个场景特别典型:白雪公主在森林里突然开始rap,我前排观众直接笑喷了可乐。
说到改编,这次改动比《小美人鱼》还激进。七个小矮人变成七个不同种族的魔法生物,猎人被改成女性LGBT角色,最要命的是把皇后变美的动机改成了”对抗年龄歧视”。我看推特上有个段子特别传神:”这版白雪公主最大的魔镜,就是迪士尼高层的自我认知”。
特效也是灾难级别的。有场变身戏明显能看出CGI没做完,皇后的斗篷像塑料布一样反光。更搞笑的是动物特效,那些帮忙打扫小屋的小动物,毛发渲染还不如二十年前的《精灵鼠小弟》。我二刷时特意留意了,有只松鼠的尾巴穿模穿进木桌里整整五秒。
现在好莱坞圈内都在看迪士尼笑话。有个制片人在酒会上跟我说:”他们花3.5亿就为证明一件事——不是所有公主都适合真人化。”想想还真是,这两年迪士尼真人改编扑街的《木偶奇遇记》《彼得潘》加上这部,够凑个”翻车三连”了。最讽刺的是,同期上映的《奥本海默》制作费才1亿,全球票房已经破9亿了。
我最后离场时听见有观众说:”这电影唯一的魔法,就是能让三小时过得像三天。”迪士尼现在最该做的,可能不是急着找替罪羊,而是好好照照那面诚实的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