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孩子》:致敬和平战士,电影即将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奔跑在战火中的红领巾
1944年12月23日的延安《解放日报》上,一篇关于五位平均年龄不足17岁抗日英烈的报道,如今被搬上了大银幕。电影《快跑!孩子》里,这群系着红领巾的少年正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传递情报的方式特别得很——把重要信息折成纸飞机,混在一群孩子的游戏里,纸飞机掠过日本兵钢盔的瞬间,观众席总会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
导演刘艳杰在片场最常对这群小演员说的话是:”跑得再欢实点儿!”主演郭彦圣饰演的”小豆子”有场戏要赤脚穿过布满碎石的山路,这个00后演员拍完才发现脚底扎进了木刺,”当时真没觉得疼,就想着怎么把情报送到李大叔手里”。而饰演日本军官的三浦研一私下教孩子们玩起了日本传统折纸,这个细节后来被编剧闫震宁写进了剧本——当日本兵发现孩子们折的千纸鹤里藏着密码时,那种错愕的表情成了全片最讽刺的镜头。
爆破指导王伟带着他的团队在河北怀来搭了三个月的景,光是炸毁那座仿建的炮楼就用了200公斤TNT。”孩子们奔跑的路线要精确到秒”,他指着监视器里一段30秒的长镜头说,”小演员们得在第三声爆炸响起前拐进右边巷子,差半步就会穿帮”。最揪心的是拍摄”雨中送信”那场戏,任悦鸣饰演的”二丫头”要在机枪扫射中穿过开阔地,实拍时子弹打在青石板上的火星都是特制的镁粉,但小姑娘摔的那跤可是结结实实的,膝盖上的淤青半个月才消。
美术组在山西淘换来三十多套民国时期的课本,泛黄的纸张上还留着当年孩子写的”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铅笔字。这些细节被放大在银幕上时,坐在试映场第一排的历史顾问张建军突然红了眼眶——他爷爷当年就是揣着这样的课本参加了儿童团。片中那场”假扮迎亲队伍”的戏里,花轿底下藏着的不是新娘子,而是急需转运的药品,孩子们吹的唢呐曲调里藏着接头暗号,这个设计来源于河北档案馆里一份真实的交通员回忆录。
特效总监林涛最得意的是”火烧粮仓”那场戏,CG制作的火焰里藏着五个孩子的剪影,”我们要让观众看清每张稚气未脱的脸”。有个镜头是李雄饰演的”大虎子”用弹弓打灭探照灯,实拍时用了2000瓦的镭射灯,小演员眯着眼睛瞄准的样子,让监制想起自己当年在军事博物馆看到的文物——一把绑着红布条的儿童团弹弓。
影片结尾处,五个孩子手拉手冲向火光的背影,在IMAX银幕上定格成剪影。这个镜头拍了十七遍,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每次拍到一半,摄影师老周的手就会抖得没法继续——他父亲就是当年那五个少年英雄里唯一活下来的通讯员。现在观众终于能看见,那些在历史课本里只有寥寥数语的小英雄,是怎样用他们尚且单薄的身躯,在1944年的寒冬里跑出了一条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