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茶领衔《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4月22日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甜茶”遇上迪伦:那个在纽约咖啡馆里弹吉他的年轻人
“嘿,你听说了吗?甜茶要演鲍勃·迪伦了!”最近电影圈里都在传这个消息。提莫西·查拉梅——就是那个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让人心碎的男孩,这次要挑战音乐传奇人物了。电影《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国内也叫《完全未知》)4月22日就要在全国艺联专线跟大家见面了,光看预告片就让人坐不住。
这片子来头不小,光奥斯卡提名就拿了8项。导演詹姆斯·曼高德可不是一般人,《金刚狼3》和《极速车王》都是他的手笔。这次他把镜头对准了1960年代的纽约,那时候的格林威治村可热闹了,咖啡馆里挤满了留着长发的年轻人,空气中飘着咖啡香和吉他声。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叫鲍勃·迪伦的毛头小子开始了他的传奇。
电影改编自以利亚·沃尔德的纪实文学《迪伦要插电》,但讲的是迪伦更早时候的故事。那时候他还不叫”摇滚诗人”,只是个背着吉他、口袋里没几个钱的年轻人。甜茶为了这个角色可没少下功夫,光看剧照里他那头乱糟糟的卷发和皱巴巴的衬衫,活脱脱就是当年的迪伦。据说他花了整整六个月学弹吉他,就为了能像迪伦那样边弹边唱。
艾丽·范宁演的是迪伦的初恋女友苏西·罗托洛,这姑娘当年可是格林威治村的文艺女神。预告片里有场戏特别打动人:迪伦在昏暗的咖啡馆里唱《Blowin in the Wind》,台下坐着苏西,眼睛里闪着光。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首歌后来会成为民权运动的圣歌,就像没人能预料这个唱歌跑调的年轻人会改变整个流行音乐史。
爱德华·诺顿在片子里演一个老牌民谣歌手,总爱教训迪伦”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有场对手戏特别精彩:诺顿的角色在后台堵住迪伦,质问他为什么要在民谣里加电吉他。”你这是背叛!”老头气得胡子都在抖。而迪伦只是耸耸肩说:”老兄,音乐又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
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把迪伦拍成天生的大师,而是展现了他如何在新旧观念的夹缝中挣扎。有场戏是迪伦第一次在纽波特民谣音乐节上用电吉他演出,台下观众嘘声一片,有人甚至骂他是”叛徒”。镜头扫过迪伦汗湿的脸,你能看到他眼里的困惑和倔强——他明明只是在做自己觉得对的事,为什么大家都不理解?
波伊德·霍布鲁克演的是个唱片公司经纪人,总想给迪伦包装成”抗议歌手”的人设。有句台词特别戳心:”观众想要一个代言人,而你只想做你自己。”这话放到今天看依然不过时,多少艺术家还在面对同样的困境?
莫妮卡·巴巴罗演的是个艺术学院的学生,总拉着迪伦去听古典音乐会。有场戏是他们坐在林肯中心的台阶上,女孩说:”你为什么不能写点优雅的东西?”迪伦笑着回答:”亲爱的,地铁报站声和街头吵架声就是我的交响乐。”这话说得真迪伦。
电影里还原了不少历史场景,比如著名的”煤气灯”咖啡馆,木头地板咯吱作响,墙上贴满了泛黄的海报。迪伦就是在这里从无名小卒唱成了格林威治村的红人。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每次上台前,他都会把歌词本塞进牛仔裤后兜,结果唱到一半总得掏出来看——原来天才也会忘词啊。
最让人期待的是电影如何处理迪伦的创作过程。预告片里有个片段:甜茶扮演的迪伦趴在出租屋的地板上写歌词,草稿纸铺了一地,烟灰缸堆满了烟头。突然他跳起来抓起吉他,哼出了《Like a Rolling Stone》的旋律——要知道这首歌后来被《滚石》杂志评为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曲第一名。
这片子选择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挺有意思的,毕竟迪伦的音乐从来就不是大众娱乐。就像他说的:”我不是为所有人唱歌,我只为能听懂的人唱。”60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适用。4月22日,不妨去电影院听听这个曾经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是如何在质疑声中找到自己的声音的。毕竟,每个时代都需要几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叛徒”,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