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电影 电影资讯 科幻产业报告频出,多元助力产业崛起

科幻产业报告频出,多元助力产业崛起

科幻产业报告频出,多元助力产业崛起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中国科幻产业这两年真是越来越热闹了,光是看第九届中国科幻大会在首钢园那阵仗就知道——现场一口气发布了四份重磅报告,把整个行业的家底都抖落出来了。最让人吃惊的是那个数字: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居然冲到了1089.6亿元,这可是连续两年站稳千亿台阶。想想十年前大家还在讨论”中国科幻能不能活”,现在这产业规模都快赶上某些传统行业了。
说到赚钱的板块,游戏绝对是头号功臣。718.1亿元的总营收里,除了《王者荣耀》《原神》这些老牌选手继续发力,今年突然冒出来一堆科幻题材的小程序游戏,在地铁上总能看到有人低头划拉着玩。有个做独立游戏的朋友跟我说,现在连三四线城市的小工作室都在琢磨”怎么给消除游戏套个星际探险的壳”,可见这波红利有多凶猛。
科幻产业报告频出,多元助力产业崛起-1
不过要说最让人意外的,还得是实体书市场。去年全国居然出了758本科幻新书,书架上的《三体》早就不孤单了——现在书店里能看见整排的国产科幻专架,从硬核的太空歌剧到软科幻言情应有尽有。我上个月还淘到本特别有意思的《月球房地产推销员》,把末日求生写成黑色幽默,据说作者以前是卖保险的。这些新鲜血液让科幻阅读产业营收冲到35.1亿元,连续八年增长的数字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把科幻当日常读物。
衍生品市场也玩出新花样了。25.3亿元的营收里,除了常规的手办模型,现在连奶茶店都来凑热闹。记得去年有家茶饮品牌和三体联名,推出的”水滴撞奶”每天限量五百杯,朋友圈里抢到的人比中彩票还嘚瑟。还有个做智能家居的朋友,最近给扫地机器人装上《流浪地球》同款行星发动机音效,结果销量直接翻倍——这届消费者买的不只是商品,更是种科幻氛围。
当然也有不太如意的板块。电影院里科幻片票房整体下滑,《熊出没·逆转时空》虽然以19.8亿元拿下年度冠军,但明眼人都知道这靠的是IP情怀。倒是动画领域挺争气,70多部科幻题材剧集在视频平台播得风生水起,有部讲AI养孩子的《电子母亲》让我追得停不下来,那种赛博朋克式的亲子关系讨论特别戳当代年轻人的痛点。
现在玩科幻的早就不限于传统套路了。我表妹她们大学生最近迷上个叫《火星刑侦局》的剧本杀,要在布满全息投影的密室里破解外星凶杀案,据说设计团队里真有航天工程师参与。这种沉浸式娱乐把科幻从屏幕里拽到现实中,让普通人穿着太空服吃火锅都成了日常——北京有家火锅店就这么干的,排队能排到半夜。
最提气的还是文化输出这块。《三体》图像小说在法国书店被摆在C位,《流浪地球2》的蓝光碟在巴西卖到脱销,连非洲都有网友自制《球形闪电》的解说视频。有个做国际发行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拉美观众特别爱看中国科幻,因为”既能看到未来感,又能找到和自己国家相似的困境”。游戏公司更是闷声发大财,81%的科幻游戏收入来自海外,有款国产太空策略手游甚至成了沙特土豪们的新宠。
普通观众怎么看这事?调查显示85.3%的人觉得现在国产科幻质量靠谱,我常去的科幻论坛里,十年前满屏都是”求推荐外国科幻”,现在天天有人安利本土新作。上周还有个初中生发帖说”看《深海余烬》哭湿了三包纸巾”,底下跟了二百多条共鸣回复。这种自发形成的文化自信,可能比任何票房数字都珍贵。
站在首钢园那些生锈的炼钢炉前看科幻大会,总觉得特别有象征意义——当年炼钢铁的地方,现在孵化着最天马行空的幻想。当科幻元素渗入奶茶杯、剧本杀甚至扫地机器人时,这个行业早就跳出了小众圈层,正在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重新定义未来。就像有位科幻作家在大会上说的:”我们不再追问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而是开始讨论中国科幻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这话听着提气,但看看周围正在发生的变化,确实不是空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闪闪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baike.com/2823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