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电影 电影资讯 《日暮归乡》5.10上映 台胞心声:“我要回大陆”

《日暮归乡》5.10上映 台胞心声:“我要回大陆”

《日暮归乡》5.10上映 台胞心声:“我要回大陆”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些被时代遗忘的面孔:《日暮归乡》里的老兵故事
“我要回家!”预告片里何文德老人这句带着浓重乡音的呐喊,一下子把人拉回到1987年那个夏天。台北街头,上万名白发苍苍的老兵举着”想家”的标语牌,有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这个画面在《日暮归乡》的预告片里一闪而过,却像刀子一样刻在心上。
《日暮归乡》5.10上映 台胞心声:“我要回大陆”-1
这部5月10日要上映的纪录电影,导演杨正浓带着团队跑了整整两年。他们钻进台湾各个角落的老旧眷村,推开一扇扇斑驳的铁门,里面住着的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这些老人有个共同的身份——1949年跟着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老兵。电影选了六个最有代表性的,有山东大汉、四川娃子、江苏书生,还有当年被抓壮丁的农家子弟。
海报上那几个穿白衬衫的老人特别扎眼。衬衫前胸印着大大的”想家”两个字,跟1987年返乡运动时老兵们穿的一模一样。有个老人举的牌子上写着”娘,儿要回家”,字迹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自己写的。导演说拍海报那天,九十多岁的李爷爷非要自己写字,手抖得厉害,写坏了好几张纸。
预告片里有段黑白影像特别揪心。1987年,开放探亲的消息传来,台北松山机场挤满了买机票的老兵。有个拄拐杖的老人突然跪在地上,抓着航空公司柜台哭喊:”让我先买票吧,我娘眼睛瞎了,再不见就来不及了……”这个镜头是从当年的新闻片里挖出来的,导演团队翻遍了台湾所有档案馆。
电影里记录了几个老人现在的生活。山东籍的王爷爷每天雷打不动要做三件事:早上给老家的方向磕头,中午听山东快书,晚上看大陆新闻联播。他屋里挂着幅手绘地图,用红笔标出从台湾到山东老家的路线。导演组跟着他去了趟邮局,老人每个月都要往大陆寄信,其实他大陆的亲人都过世了,信根本没人收。
最让人心酸的是四川来的张奶奶。她是极少数当年跟着丈夫来台的女兵,现在住在桃园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屋子里。墙上贴满了四川老照片,床头放着罐辣椒酱,三十多年了都舍不得吃完。她说这是从老家带来的,吃完就再也没有了。摄制组偷偷尝过一点,早就变质发霉了。
监制王童说,这片子最难拍的是那些老人说起家乡时的眼神。有个江苏籍的老兵提到母亲做的红烧肉,说着说着突然不吭声了,就盯着窗外看,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摄影师后来告诉导演,当时从取景器里看,老人的瞳孔里好像真的有他记忆中的故乡。
电影快结尾时有段航拍特别震撼。摄制组带着几位身体还硬朗的老人去了金门,隔着海峡望厦门。海风把他们的白发吹得乱糟糟的,有人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喊:”福建的乡亲们,我们想回家啊!”这声喊在海面上飘出去老远,对岸的高楼大厦亮着灯,没人回应。
5月10号上映前,片方放出了六位主人公年轻时的军装照。那些泛黄照片上的小伙子们眼神明亮,跟现在电影里佝偻着背的老人简直判若两人。有张照片背面写着”民国38年摄于基隆港”,算下来正好是1949年。这些老人在台湾度过了大半辈子,乡音没改,记忆里的故乡也永远停在离开那年的模样。
导演杨正浓说,拍完这片子整个团队都变了。有个摄影师原来从不吃面食,现在顿顿都要找北方馆子。他们给每位参与拍摄的老兵都做了本相册,第一页写着”此心安处是吾乡”,可翻到后面全是老人老家现在的照片——那些他们魂牵梦萦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闪闪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ingshibaike.com/2821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