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艺术闪耀北京电影节,《北京雨燕》陆蓉之开幕大秀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AI遇上雨燕:北影节开幕式那晚,我们看到了未来艺术的模样
2024年4月18日的北京雁栖湖畔,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这届电影节的主题是”新质光影,美美与共”,而开幕式上最抢眼的,莫过于那个在夜空中翩翩起舞的”北京雨燕”。
著名策展人、艺术家陆蓉之(Victoria Lu)那天穿得特别有味道——一身粉色中式套装,上面绣着精致的花鸟云纹,手里托着那个后来让全场惊叹的《北京雨燕》模型走上红毯。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个看起来充满传统韵味的艺术家,这次玩的是最前沿的AI艺术。
当灯光暗下来,《北京雨燕》的表演正式开始。那不是普通的舞台道具,而是一个由AI参与设计的大型动态飞行装置。它和舞蹈演员一起在舞台上空盘旋、俯冲,翅膀的每一次扇动都带着精确计算过的韵律。现场的观众都说,那一刻真的分不清哪里是真实的舞蹈,哪里是虚拟的影像,就像做了一场特别真实的梦。
陆蓉之后来说,这只”雨燕”可不简单。它是用算法跑出来的,但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产物。AI学习了几百种雨燕的飞行姿态,还有中国传统绘画里鸟类的线条美感,最后生成的设计方案连她都没想到能这么美。”AI就像个特别有天分的学生,”陆蓉之笑着说,”你给它看足够多的好东西,它就能给你惊喜。”
这只机械雨燕身上全是北京的故事。它的飞行轨迹藏着北京中轴线的韵律,翅膀的弧度参考了故宫屋檐的曲线,连羽毛的光泽都带着点”双奥之城”的科技感。最妙的是,它飞起来的时候,背景里老北京胡同的影像若隐若现,新CBD的玻璃幕墙倒影也跟着流转,把整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都装进去了。
电影节的艺术总监在后台特别兴奋地说,他们做过很多届开幕式,但这次是真的把”新质光影”玩出了新花样。”以前说科技+艺术,总觉得是硬凑,这次看到雨燕飞起来那一刻,就知道对了。”他说现在AI艺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能真正做出打动人的东西了。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北京雨燕》表演到高潮时,机械雨燕突然散开成无数光点,然后在观众席上空重新聚拢,那一刻好多人都下意识伸手去接。后来才知道,这是用AR技术实现的特效,但现场效果真实得让人忘了这是技术手段。
陆蓉之在采访里反复强调,AI不是来抢艺术家饭碗的。”它更像是个特别厉害的画笔,但画什么、怎么画,还得人来决定。”她说这次合作最让她惊讶的是,AI不仅能模仿,还能提出人类想不到的方案,”有几次它给出的飞行轨迹,比我们团队画的还要有诗意。”
业内人看完开幕式都在讨论,说这次北影节可能真摸到门道了。以前影视节搞科技元素,动不动就是VR眼镜体验区或者全息投影秀,这次是把技术消化得特别好,让它真正为艺术表达服务。有个电影特效总监发朋友圈说:”终于看到不尬的科技艺术了,那只雨燕飞得比真鸟还有感情。”
散场的时候,听到两个年轻观众在聊天。一个说:”原来AI搞艺术也能这么有温度,我以为都是那种冷冰冰的几何图形呢。”另一个接话:”对啊,它把老北京的魂儿都飞出来了。”这话可能正好说中了《北京雨燕》最妙的地方——用最前沿的技术,讲最地道的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