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艺术闪耀北京电影节,《北京雨燕》陆蓉之开幕大秀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陆蓉之托着那只发光的机械雨燕走上红毯时
那天晚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红毯有点不一样。陆蓉之穿着那身粉色中式套装,衣服上绣着花鸟云纹,手里托着个会发光的玩意儿就上来了。走近了才看清,是个金属骨架的雨燕造型装置,翅膀还在微微颤动,活像随时要飞走似的。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叫《北京雨燕》,是老太太和AI鼓捣出来的新鲜货。
说起这个雨燕,老北京人都知道。每年夏天,正阳门城楼底下总能看见它们嗖嗖地飞,快得跟闪电似的。陆蓉之这次把这种鸟给整成会飞的机械装置,还让AI给设计了飞行轨迹。开幕式上,这些铁家伙就在半空里转悠,配合着灯光音乐,搞得跟科幻片现场似的。有个镜头我印象特深——当背景音乐放到高潮处,十几只机械雨燕突然集体转向,翅膀上的LED灯带哗地亮成一片蓝,活像在夜空里划了道闪电。
老太太今年都七十多了,玩起科技来比年轻人还疯。她跟我说:”这可不是什么机器人替代艺术家,你瞅瞅——”她手指在平板上划拉几下,空中那只雨燕立刻来了个急转弯,”AI就是个新画笔,最后往哪儿画还是人说了算。”她管这个叫”算法与美学的二重奏”,说那些飞行轨迹都是她和程序员吵了半个月才定下来的。最绝的是装置里内置的传感器,观众往跟前一站,雨燕就会改变飞行模式,有时候还会跟着人转圈。
这玩意儿看着酷炫,背后可费了老劲。技术团队那小伙子偷偷告诉我,光让这些机械鸟不撞一块儿就调试了小半年。AI得同时计算几十只雨燕的飞行数据,还要配合灯光音乐的节奏。有回彩排,系统突然抽风,所有雨燕齐刷刷往观众席俯冲,吓得前排嘉宾差点钻椅子底下去。后来查出来是无线信号被干扰,现在每只雨燕身上都装了三套备用控制系统。
开幕式结束后的酒会上,我看见陆蓉之端着香槟跟一帮程序员聊得热火朝天。她衣服上绣的那只绸缎雨燕在灯光下泛着光,跟手里托着的机械版本相映成趣。有个戴眼镜的工程师正比划着说什么,老太太突然大笑:”下回咱们给雨燕装上摄像头怎么样?让它们把观众的表情都拍下来,实时生成抽象画!”周围立刻响起一片起哄声。这场景挺有意思——穿汉服的艺术家和穿格子衫的码农碰杯,活脱脱就是《北京雨燕》的真人版。
散场时我特意绕到展区又看了眼那些机械鸟。夜深了,它们静静停在支架上,金属翅膀偶尔反射一下灯光。突然想起陆蓉之说的:”老说北京是钢铁森林,那咱们就往森林里放几只电子鸟呗。”这话听着像玩笑,可仔细想想,正阳门上那些真雨燕不也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安了家?科技和传统,有时候就跟这机械雨燕似的,看着冷冰冰的金属架子,飞起来照样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