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实力派对决 心理战生死较量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蛛丝马迹》里那个总爱舔手指的老警察,让我想起小时候总被老师骂的坏习惯
2021年上映的《蛛丝马迹》开场就让人浑身不自在——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乔·狄肯蹲在高速公路边,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指蘸了蘸受害者血迹,突然摘下手套直接用舌头舔了舔指尖。这个在犯罪现场舔手指的怪癖,比后来出现的任何尸体都让人头皮发麻。
这个克恩郡巡警被临时调回洛杉矶协助调查连环杀人案,带着满身格格不入的土气。他开的那辆破皮卡后箱里永远堆着狗粮,办案时总用老式翻盖手机,连年轻搭档吉姆·贝克斯特(拉米·马雷克饰)都忍不住吐槽:”这年头连我奶奶都用智能手机了”。但就是这些令人尴尬的细节,让这个总把”我凭经验办案”挂在嘴边的老警察显得格外真实——就像你家那个总爱讲陈年旧事的叔叔,烦人却莫名让人安心。
直到杰瑞德·莱托饰演的艾伯特·斯帕玛出场,这种令人安心的感觉突然变成了毛骨悚然。这个住在山顶豪宅的变态杀手,每次出现都穿着熨得笔挺的衬衫,说话时眼睛总盯着对方衣领上根本不存在的线头。有场戏是他邀请两位警察进屋喝柠檬水,镜头扫过他厨房时,冰箱门上整整齐齐贴着受害者剪报,就像普通人家贴的儿童画报。这种藏在日常里的恐怖,比血淋淋的凶杀场面更让人后背发凉。
拉米·马雷克这次完全颠覆了《波西米亚狂想曲》里摇滚巨星的形象。他演的菜鸟警探刚开始像个模范生,笔记本上记满规章条款,连咖啡杯都要摆在办公桌固定位置。但随着案件推进,这个强迫症患者开始失控——有场戏是他疯狂捶打警车方向盘,因为发现嫌疑人用和他母亲同样的香水。这种从完美主义者到暴力执行者的转变,被他演得像缓慢漏气的轮胎,等观众发现不对劲时,已经”砰”地炸开了。
电影最精彩的是两个警察在汽车旅馆对峙那场戏。狄肯发现搭档私自篡改证据时,两人在霓虹灯牌闪烁的房间里剑拔弩张。华盛顿这时候突然笑起来,露出那种”我早料到会这样”的表情,说出的台词却让人心底发寒:”二十年前我像你一样的时候,可没人拉住我的手。”这时候观众才突然明白,为什么他总在舔完手指后露出苦涩的表情——那根本不是什么怪癖,而是老警察在尝自己当年种下的苦果。
说到反派,杰瑞德·莱托这次又贡献了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表演。他设计的角色小动作绝了——每次说谎前会先整理袖口,谈论谋杀案时像点评米其林餐厅般优雅。最绝的是结尾他被铐在病床上那段,明明虚弱得说话都喘,却故意对着警察耳朵哼童谣,气得拉米·马雷克直接扯掉他的输液管。这种”就算要死了也要恶心你”的变态劲,比任何张牙舞爪的表演都可怕。
这片子要是光看破案过程其实不算新颖,连环杀手、搭档内讧这些元素犯罪片里早玩烂了。但导演约翰·李·汉考克聪明在把重点放在”警察如何被案件反噬”上。就像狄肯总说的那句:”好警察最该小心的不是罪犯,而是自己心里那头野兽。”有场戏特别戳心——破案后华盛顿独自坐在快餐店,盯着年轻警察们嬉笑打闹,镜头扫过他颤抖的手指,观众突然意识到:这个总舔手指的老家伙,可能二十年来每天都在害怕尝到血腥味。
(补充个小彩蛋:拉米·马雷克采访时说过,他设计角色时特意观察了真实刑警——这些人破案后往往会有奇怪的减压仪式,有人疯狂吃薄荷糖,有人必须去同一家酒吧喝固定牌子的啤酒。所以电影里他总在转笔的小动作,其实是参考了现实中的警察习惯。)
这片子最近要在CCTV-6重播了,周六晚上十点多那场最适合配宵夜看——不过建议别看太晚,上次我看完半夜听见冰箱响都疑神疑鬼的。毕竟能把老套的警匪片拍得让人看完怀疑人生,也是种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