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的遗产》剧集:马修·麦克费登演史迈利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马修·麦克费登穿上乔治·史迈利的老旧西装
听说马修·麦克费登要演乔治·史迈利的时候,我正坐在咖啡馆里翻那本已经被我翻得卷边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咖啡师走过来问我要不要续杯,我差点脱口而出”问问莫斯科中央的意见”——这大概就是勒卡雷小说读多了的后遗症。
记得第一次看亚历克斯·吉尼斯版的史迈利是在大学宿舍里。那个戴着厚镜片、说话慢条斯理的老头子,在伦敦阴雨绵绵的街道上不紧不慢地走着,突然一个转身就消失在某个不起眼的门洞里。吉尼斯把史迈利演得像个退休的中学教师,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温吞的老头正在不动声色地拆解整个苏联间谍网?2011年加里·奥德曼接手这个角色时,我在电影院里屏住呼吸看他用眼镜布擦拭镜片的那个长镜头——整整27秒,没有台词,可那种压迫感比任何枪战戏都来得强烈。
现在轮到马修·麦克费登了。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继承之战》里那个窝囊废汤姆·沃姆斯甘斯?演史迈利?但转念一想,麦克费登在《傲慢与偏见》里演达西时,不也是把那种内敛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吗?听说编剧斯蒂芬·康威尔(勒卡雷的儿子)这次要把好几本小说糅在一起,连老爷子未发表的手稿都用上了。我特别好奇他们会怎么处理《荣誉学生》里香港那段——当年看小说时,九龙城寨潮湿闷热的空气几乎要从书页里渗出来。
制作方透露的”初步剧本”四个字最让人心痒。勒卡雷的故事从来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谍战片,他笔下的间谍会为了一份档案在档案馆泡上三个月,会因为等一个暗号在雨里站六个小时。记得《冷战谍魂》里那个经典场景吗?鲁伯特·戴维斯演的史迈利在东柏林一家破旧电影院接头,银幕上正在放歌舞片,而座位下的公文包里装着足以改变冷战格局的文件。这种细腻到骨子里的紧张感,不知道在如今这个短视频时代还能不能抓住观众。
我在二手书店淘到过一本1965年的《柏林谍影》初版,扉页上有前主人用铅笔写的批注:”真正的间谍没有枪,他们只有无限的耐心。”这句话用来形容史迈利再合适不过。听说新剧会涉及一些数字时代的监控手段,但希望别搞成那种黑客噼里啪啦敲键盘的俗套戏码。勒卡雷的间谍世界里,最致命的武器永远是人心——就像《锅匠》里那个著名的”圆场”测试,几个老同事围坐着喝威士忌,每句闲聊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最近重读《荣誉学生》时注意到一个细节:史迈利在香港跟踪目标时,会特意让雨伞滴下的水珠在地面形成特定图案。这种近乎偏执的谨慎,才是冷战间谍的真实写照。不知道麦克费登会怎么演绎这种特质——是用他那种特有的、带着点疲惫感的眼神?还是像奥德曼那样用细微的面部抽搐来表现内心的算计?
有个书迷朋友跟我说,他担心把多部小说混编会毁了原著的韵味。我倒觉得,既然勒卡雷的儿子亲自操刀,至少不会变成那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爆米花剧。想想看,《锅匠》的迷宫式叙事配上《冷战谍魂》的黑色电影质感,再掺点《荣誉学生》的远东异域风情,搞不好能调出一杯属于21世纪的新款间谍鸡尾酒。
现在每次路过伦敦的切尔西区,我都会下意识看看那些乔治亚风格的老房子。说不定哪扇不起眼的窗户后面,就藏着”圆场”的某个安全屋。等《间谍的遗产》开播那天,我准备约上几个老书友,像史迈利和他的团队那样,在昏黄的台灯下一边喝单一麦芽威士忌,一边拆解剧里的每个眼神和暗号——当然,我们大概会为”麦克费登的眼镜该不该反光”这种细节吵到凌晨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