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电影频道《原乡人》:海峡两岸的故事回顾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唱着《原乡人》的邓丽君,背后藏着一个台湾文人的血泪人生
“我张开一双翅膀,背驮着一个希望,飞过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向往的地方…”每次听到邓丽君这首《原乡人》,总会被她温柔又带着倔强的嗓音打动。但你知道吗?这首歌背后藏着一个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真实故事,而1980年李行导演把它拍成了同名电影,由秦汉和林凤娇主演,3月15日下午电影频道就要重播这部经典了。
说到钟理和,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台湾文学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个倔强的客家人,写的《夹竹桃》《笠山农场》《雨》这些小说,把台湾社会那些年的变迁都写活了。电影里秦汉演的就是他,你看他戴着圆框眼镜,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活脱脱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文人形象。
最让人揪心的是他和钟平妹的爱情。那时候同姓不能结婚啊,可这两个姓钟的年轻人偏要在一起。电影里有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两人偷偷收拾行李,趁着夜色私奔到大陆。林凤娇演的钟平妹,把那种既害怕又决绝的眼神演绝了。他们在大连、沈阳、北平时,住的是漏雨的破屋子,吃的是掺沙子的糙米饭,可镜头扫过他们共用的书桌,总摆着一束野花。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钟理和在东北时,宁愿饿肚子也不说日语,不给日本人做事。电影里演到他被辞退那场戏,秦汉把公文往地上一摔,转身就走,背影特别硬气。后来他用”江流”这个笔名写小说,1945年在北平出的《夹竹桃》,就是蹲在煤炉旁边写的,手都冻裂了。
1946年回到台湾后,日子也没好到哪去。电影里有个长镜头:破旧的榻榻米上,钟理和边咳血边改稿子,窗外的芭蕉叶被雨打得啪啪响。就这么艰难的环境,他写的《笠山农场》还拿了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小说二等奖。可惜啊,领完奖没多久,这个倔强的文人就因肺病走了,才45岁。
李行导演拍这片子时特别用心,你看那些场景:客家围屋的土墙,东北雪地上的脚印,还有台湾乡下绿得发亮的稻田,每个画面都在说”这就是我们的根”。电影快结尾时有句台词特别戳心:”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说的不就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心事吗?
现在重看这部电影,发现它不只是讲一个人的故事。那些冒着热气的客家粄条,那些田间地头的客家山歌,还有钟理和小说里写的”雨水顺着茅草檐滴落成线”,都在提醒我们:有些东西,走得再远也忘不掉。3月15日下午要是得空,真该看看这部《原乡人》,比现在那些特效大片有味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