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经历着青春文学的转变阵痛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鸣鸟与蛇之歌》是《饥饿游戏》系列的前传电影,虽然在三个篇章片段里,只占据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长,但是作为一部前传电影,它完成了既定任务,展现了高密度的命题作文。
在叙事上,《鸣鸟与蛇之歌》面临的不足主要来自于从青春文学题材转向成人暗黑题材的过渡问题。之前的《饥饿游戏》系列虽然比《哈利·波特》系列更成人化,但又比《星球大传》系列更青少年化。《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通过七部小说和八部电影完成了儿童文学向青少年文学的转变,而《星球大战》系列也通过冒险作为主题,从“单打独斗向”到“军事集结向”的转变,迈出了稳健的步伐。而《饥饿游戏》系列从“真人秀”获得灵感,以反“乌托邦”为主题,虽然在世界观架构上更完整与更能自圆其说,但主要还是因为适时抓住了当时风头最劲的“大女主”成长电影浪潮。整个系列电影里,女主角凯特尼斯的出色表现以及由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演技,使得众多男性角色都黯然失色,唯一与凯特尼斯势均力敌的男性角色是由唐纳德·萨瑟兰饰演的斯诺总统。
而《鸣鸟与蛇之歌》选择以青年时期的斯诺作为主角,引入了原著小说中未曾出现的女性角色露西·格蕾,通过对戏份的分配,平衡了影片的叙事视角。虽然以斯诺这个绝对的男主角为核心,但电影并不希望成为传记电影般的“个人秀”,而是试图展现更广阔的维度空间。在群像塑造方面,《鸣鸟与蛇之歌》虽然无法与《神奇动物去哪里》相比,但它强烈地勾起了观众对《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的回忆。《星球大战》前传通过三部电影展现了男主角阿纳金的堕落史,《鸣鸟与蛇之歌》同样以三幕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青少年向的政治寓言。观众在这门入门课里,可以窥见邪念的发酵、膨胀,并最终吞噬一切。
与常见叙事不同,《鸣鸟与蛇之歌》并不试图让男主角成为“傻白甜”,反而通过真正的“傻白甜”男配角塞詹纳斯与男主角形成镜像,从而更加突出了斯诺的复杂性。斯诺与塞詹纳斯在家境和性格上的对比被巧妙地埋下伏笔,以示两人最终的分道扬镳。电影从校园走向军营,场景的转换对应着生存压力的陡增,也对应着两人的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综上所述,《鸣鸟与蛇之歌》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前传电影,虽然只占据了《饥饿游戏》系列的很小一部分时间,但是它以高密度的命题作文完成了既定任务。通过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家的堕落,电影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政治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