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国语中字阿里云独家资源上线(HD1080P/3.9G-MP4)泄漏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马丽演活”水饺皇后”臧健和:一勺辣椒酱泼出香港传奇
五月的香港影院里飘着水饺香。刘伟强导演的新片《水饺皇后》上映五天就捞走215万港元票房,银幕上马丽饰演的臧健和正用山东话吆喝”水饺三蚊一碗”。这个推着小车在湾仔码头摆摊的单亲妈妈,后来把”湾仔码头”做成家喻户晓的品牌,现在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看哭了不少香港人。
电影开场就是1977年的尖沙咀码头,臧健和拖着两个女儿挤在入境人群里。马丽这次完全褪去喜剧形象,穿着褪色花布衫,指甲缝里都是面粉渍。有个细节特别戳心——她蹲在公厕接水龙头和面,女儿突然问”妈妈我们为什么没有家”,马丽抹了把脸说”面粉进眼睛了”,结果满手面糊糊粘在睫毛上。
“她舀辣椒酱泼人的戏我现在想起来还起鸡皮疙瘩。”在铜锣湾影院刚看完片的庄先生比划着说。片中城管来没收小推车,臧健和抄起辣椒罐就泼,红油顺着制服往下滴。这场戏拍完马丽的手一直在抖,”不是演的,那罐子是真沉”。后来这个泼辣的山东女人硬是靠每天包1000个饺子,在维多利亚公园对面盘下第一个铺面。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屠海鸣特别提到茶餐厅那场戏:臧健和把第一个月的盈利换成整沓钞票,在塑胶桌布上排成”香港”两个字。这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山东女人说:”香港的水是甜的,我要在这里扎下根。”后来她给水饺取名”湾仔码头”,就是因为”码头最像老家门槛,抬脚就能回家”。
香港山东社团总会会长朱新胜观影时数度抹泪。他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臧健和给医院送饺子,保温箱上贴着手写纸条:”医护人员先吃”。电影里复刻了这个场景,马丽在纸条背面还画了个笑脸。朱会长说:”她总说饺子要皮薄馅大,做人要心宽路广,电影里揉面团的镜头就是在说这个理。”
庄家彬对马丽学包饺子的片段印象深刻:”她手指关节都揉肿了,还非要把饺子边捏出十八个褶。”有场夜戏是台风天抢收面粉袋,马丽在雨里摔了七次,最后抱着面袋子蜷在墙角。这个镜头让很多观众想起自己初来香港打拼的日子——中环的白领Lydia说:”我97年刚来在茶楼推点心车,被热粥烫过手,看到马丽手上烫的泡就忍不住哭了。”
现在湾仔码头的水饺摊早变成连锁店,但电影里保留着最初那辆木头推车。片尾字幕滚动时,观众发现当年臧健和用的搪瓷量杯,现在成了公司丈量馅料的标准容器。有场戏是她在码头数硬币,叮叮当当的声音混着渡轮汽笛,这个声音后来成了”湾仔码头”广告的背景音。
散场时听到有阿婆用潮州话嘀咕:”这比那些打打杀杀的港产片好看多了。”确实,没有枪战没有豪门恩怨,就是一个女人和面粉较劲的故事。但你看马丽在片尾穿着旗袍参加食展,鬓角还沾着面粉,就知道为什么香港人爱这个故事——它像臧健和调的饺子馅,三分肥七分瘦,刚刚好。